想法物质化理论想法物质化理论
春山茂雄:日本著名医学博士,1940年生于日本京都一个医学世家。在东方医学的熏陶下,从4岁开始就随祖父学习针灸按摩,8岁便取得行医资格。此后一直协助祖父为患者治病,多年的中医研究与实践使他亲身体会到了东方医学的神奇与科学。
1995年他的《脑内革命》一书发表后,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轰动,其原因在于他从东西方医学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大脑对健康的决定性作用。其许多观点,人们闻所未闻,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使大脑更好地分泌脑内吗啡(β内酚酞)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了一个新观念,即:人类如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右脑,将会在事业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何为“脑内革命” ?
阅读《脑内革命》一书,我们可以知道“脑内革命”一词的基本意思是通过冥想、呼吸、听轻音乐、做有氧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一些开发右脑的手段促使大脑处在α脑波状态,让大脑分泌大量的β内酚酞,从而促进血液畅通,使人心情舒畅,达到惊人的祛病、治病与延年益寿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脑内的变化引起人身心的变化。
人们很早就知道脑内吗啡的存在,但除了镇痛作用外,人们认为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作用,因此长期未被重视。但春山茂雄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内吗啡其实蕴藏着极大的效力。为此,他提出了“想法物质化”脑科学理论。
脑主管全身神经,脑是由心(大脑意识)来控制的。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和感觉到精神有压力紧张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去甲肾上腺素的物质。这是一种荷尔蒙,但不知道什么缘故,这种物质具有剧毒,据说其毒性仅次于自然界中的蛇毒。当然,平常大脑分泌的这种荷尔蒙极其微量,但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动怒,精神总是处于紧张激动的状态,这种剧毒的荷尔蒙就会加快分泌,而且越积累越多,最终导致人发生疾病,加速衰老甚至使人死亡。因为这种荷尔蒙会阻塞我们的血管,减弱脑的思考力,破坏遗传因子,使身体变成容易生病的体质。相反,如果我们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不论遇到多么不愉快的事情,只要采取积极向前看的态度,脑内就分泌出对身体有益的荷尔蒙,它是一种由31种氨基酸形成的脑内吗啡(β内啡呔),这是一种对身体非常有益的活性物质,它可以将我们的细胞一个个年轻化,增强脑细胞的记忆力。
当然,《脑内革命》一书关于“想法物质化理论”的阐述不仅仅是这些,这里不再多谈,大家有时间阅读一下,定会受益。
有人不理解老子倡导的无为与道法自然,不理解孔子的忠孝与仁爱,不理解释迦牟尼倡导的博爱与慈悲;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豁达乐观的人长寿,常戚戚的人短命;有人不理解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效果,能把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培养成博士后;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理解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我就劝他读一读春山茂雄教授的《脑内革命》这本书,他读后就理解了。
其实,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古圣先贤早就告诫大家,做人要戒除“贪嗔痴慢疑”。佛家把“贪嗔痴慢疑”称为人生“五毒”。其实,“贪嗔痴慢疑”正是生产脑内蛇毒的源泉。现代人抛弃了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变得越来越贪心、越来越嗔恨、越来越愚痴、越来越傲慢、越来越多疑了。因此,一些天天陷在“贪嗔痴慢疑”漩涡中的人们往往是在加速生产脑内蛇毒,且自产自销、自斟自饮,却还茫然不知。现代医学证明,亚健康是目前人类第一杀手,其实,这个杀手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孔子不愧是教育的至圣先师,用一个“孝”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因为一个“忠孝”之人,必然会远离“贪嗔痴慢疑”。他不会贪心,不会嫉妒,不会愚痴,也不会傲慢,更不会多疑;他必然心地善良,心胸开阔,乐善好施;他必然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孔子提出的“忠孝”就是教育的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是阳性物质(身体)与阴性物质(心灵)的有机结合体。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和“身体”在时刻不停地对话。春山茂雄的研究证明,“心灵所思考的”不是抽象的观念性的东西,而是物质化的作用于身体的东西。这种客观现象不管你信与不信、知道不知道,它都存在,它都在发挥作用。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唐·禅宗北宗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禅宗南宗慧能
中国佛教这两首有名的禅诗,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虽然很难像六祖慧能那样做一个顿悟的人,但我们完全可以像北宗禅师神秀那样“时时勤拂拭”自己的心灵,“勿使惹尘埃”。这样我们就能明心见性,做一个“菩提”之人了。
脑思维科学中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利导思维”,一个叫“弊导思维”。养成利导思维习惯的人心胸豁达,不易得病。反之,遇到什么事情只会弊导思维的人,天天闷闷不乐,动不动就会生病。同样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的人身强力壮,有的人却体弱多病,这虽然不能全部归结为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所致,但这种“心灵思考”的差异无疑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通过春山茂雄教授的“想法物质化理论”反观一下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我们同样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是“背道而行”的。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享受“精神大餐”的过程。这道“精神大餐”是我们千千万万代先祖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留给子孙享用的。
所以,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但看看今天的教育是如何教导我们教师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再看看今天的教育是怎样教育我们学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这句话中的后半句是我大学毕业十年后,会用电脑了才知道的。因为我上学时学校教室的墙壁上以及我教学时学校教室的墙壁上挂的标语都是只有前半句。
由于教育的误导,在我们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无论做教师还是做学生都是很“可怕”的事情。教师要“春蚕到死”,还要“把丝吐尽”;学生呢,“学海无涯”,还要“苦作舟”。这和大教育家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实在是南辕北辙。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做教育提倡勤劳是对的,做教师拥有勤劳的品德是值得表扬的。但教育工作者不能像“耕地的牛”那样去勤劳。有的教师累倒在讲台上,有的教师病死在教室里,这些做法不值得我们提倡。教育是一门艺术,真正的教育艺术家从事教育,教师是一种享受,学生也是一种享受。但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课程的安排和一些教师的课堂语言以及教学方法不符合脑思维规律,不仅造成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又苦又累,而且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造成一些学生宁可逃学受父母的打骂和教师的惩罚,也不愿进教室学习。有些所谓的“坏孩子”甚至顽皮到教师与家长都难以理解的地步,最后只好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其实,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一进教室,教师就促使他们精神紧张,迫使学生大脑快速生产“脑内蛇毒”,他们还得“自斟自饮”,而且是天天这样、年年如此。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得知,今天的学生不反抗、打骂家长与老师,事实上已经够“宽宏大量”、“道德高尚”了。当然,有个别“修养不够”的所谓“坏学生”最终还是打骂了老师,甚至杀了父母。不过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你见了、听了,甚至发生在你身上了,都应该是不必大惊小怪的。
所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虽然“教海无涯”,虽然“学海无涯”,但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头是岸”,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还是应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圣人老子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几年的一些媒体和学校不知从哪个“圣人”那里学来的经验,每年距高考一百天的时候,都要在报刊的醒目位置与学校门口醒目的地方赫然打出“距高考一百天”的字样。第二天呢,“智慧”的校长早早地起床,“辛苦”地把它改为“距高考99天”。第三天呢,不说你也知道校长为什么又起床那么早了。这样,辛苦了十八年的莘莘学子们每天一进校门,心就往上提一下,神经就紧张一下,脑波就升一下,脑内蛇毒就加速分泌一下……如此往复,终于最后一天也结束了,辛苦了一百天的校长晚上终于可以放心睡大觉了,可我们的孩子们有的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了!第二天一进考场,可怜的孩子们昏昏欲睡,平平常常的考题却不认得是“张三”还是“李四”了。
勤劳智慧的校长呀,我想“爱”死你!
“想法物质化理论”不仅对教育有指导意义,它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指导意义。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悟创了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相随心生、福自我求、境随心转等许多揭示这一科学理论的词语。
古语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天天笑眯眯的人等于天天在吃“自产的氨基酸”。天天愁眉苦脸,生活在压力之下的人等于天天在饮“自产的蛇毒”。有些人为了金钱、事业、爱情,压力过大,英年早逝,可谓是“慢性自杀”的结果。
春秋时代的纵横家鬼谷子指出:“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我们也常说:“表情是一时的相貌,相貌是凝固的表情。”圣人像、佛像、菩萨像,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为什么?人家心存慈悲、慈爱芸芸众生,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你再看看现在的一些领导和企业老板,因为内心长期工作压力大、神经紧张,所以,面部肌肉总是绷得紧紧的,时间一长,就成了“老板着的脸”,因此,大家都叫他“老板”。其实,这样做老板的人往往不仅仅脸是板着的,他的五脏六腑也是板着的、扭曲的。胃扭曲时间长了必生胃病,肺扭曲时间长了必生肺病,心脏扭曲时间长了必患心脏病……所以,当老板、做领导、成明星的人有的就容易多病和英年早逝。
日本江本胜博士《水知道答案》这篇文章有力地证明了鬼谷子的这一心相观点。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书中描述的人类心念的力量深深震撼。
从1994年起,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开始拍摄水结晶的照片。他将从世界各地采来的水样放入冰箱,在冰即将融化成水的临界点,用高速摄影技术留下了一张张水结晶的奇异面孔。结果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事先看过“爱和感谢”字样的水形成了华美庄严的结晶,看到“混蛋”之类伤人字眼的水结晶则混沌一片、丑陋不堪;听到巴赫作品的水如同乐曲结晶成相互联结的奇妙结构,听到嘈杂愤怒的重金属音乐的水结晶的效果则与骂它“混蛋”的水结晶相类似……122幅水结晶照片,都在试图说明:水对人类创造的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中文等语言、文字、音乐、图像都是有所感应的,水对善意的信号都报之以独具特色的美丽结晶,对恶意的诅咒则惊恐沮丧。
水竟然具有复制、记忆、感受、传达信息的能力。我们的一念善就能影响这个水的状态,一念恶就破坏了整个水的状态。可见,心灵给予万物的影响、给予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其实,人的善恶意念不仅仅对水有这么大的影响,而且对人所处的周围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心存善念的人就会招来善良的人们与之为友,而且往往家庭幸福、事业顺利;一个常常心存恶念的人就会招来恶人相聚,而且往往家庭不幸、事业不顺。这就是古人说的“境随心转”。古圣先贤充分认识到了人的心念对环境的影响,把人与天、地、道并称为域中四大。所以,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弟子规》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想,人身体60%~70%是水,既然一个人的意念可以影响到一杯水,那么一个人的意念也一定会影响自己全身水的状态。我们的一念善,体内70%的状态是好的,身体一定好。假如我们的意念是祝福、感恩,身心整个状态就会非常良好,当然身心就健康。假如我们起的念头是恶的,那对身体中的水都是不好的影响,久而久之细胞就病变了。所以,春山茂雄指出:“人的心念才是身体健康的根本。”
在我们的全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提倡教师赏识学生,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常常暗示自己“我长得好漂亮,我很聪明,我谦虚好学,我喜欢考试,我考了好成绩……”并引导学生把这种自我暗示应用到生活中去。有一些外来听课的领导与教师看到这一幕,有的点头赞许,有的忙做记录,有的却不以为然、甚至耻笑之。
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