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获得性天才综合征

  另类天才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超常能力(或称为原发性另类天才),而正常人当大脑受到意外的损伤时,所表现出某些超常能力,学者们给出了一个专门术语——获得性天才综合征。

  对于“获得性天才综合征”,我们也许可以从大脑功能的偏侧化机理来解释:大脑两半球各有侧重的功能,左脑在相当程度上可能控制着右脑,右脑有相当多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当脑损伤的时候,控制右脑的左脑在病损的情况下,丧失了对右脑的有效控制,右脑的功能也因此得到了发挥。通过病例的收集和观察,临床研究发现,左额前部与此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这个部位的损伤,往往会导致音乐等才能的发挥。

  什么是天才综合征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天才综合征,这位16岁的女孩可以被称为另类天才。如果你留意的话,其实这样的另类天才我们并不完全陌生。

  天才综合征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另类天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时这也是科学上的一个谜。美国作者达罗德·A·崔佛特所著的《另类天才》汇集了这方面的大量资料,系统全面地向世人介绍了这个令人惊讶的领域中所发生的情况。

  另类天才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一个范畴,指的是一些病态的、患有严重心理疾病或智力缺陷的人,但他们却在智能的某些方面展现出令人惊奇的卓越才华,他们的特殊才能与其自身的缺陷形成了极端的反差。

  训练出来的超常能力

  获得性天才最有普遍意义就是通过训练而发展出来的超常能力,这是我们普通人都可能具备的潜力的一种表现。比如珠心算的训练,珠心算靠的是我们人类所具备的表象机能,这种能力在我们小的时候最发达,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大量地应用现代社会所强加的大量符号运作、文字、数字等,我们的这种原始的表象机能就逐渐丧失了。

  表象机能:

  小时候上课时,如果给你呈现一张图画,很短的时间就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你却仍旧可以继续接着“看”,这在心理学上叫遗留觉,这是表象的一个特殊的例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很快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消失了。

  珠心算在儿童时期训练的效果最好,就是因为这时候我们有强大的表象机能,一旦让这些表象机能有了机会得到训练,它就会发达起来,而一旦我们忽略了它,它也就表现不出来了。

  另类天才的应对策略

  对于这些另类天才,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是以治疗为主,还是以开发为主?一些教育和心理学家的实践揭示,这些特殊的才能是可贵的,不要将其视为病态,而且它们是完全可以开发和使用的,让社会受益。同时也在这一进程中,让另类天才本人感受到他们与社会的关系,这都十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成立了一个天才学院,目的就是让那些另类天才的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学院招收的天才类别广泛,包括:语言天才、数学天才、音乐天才和其他艺术天才。这所天才学院的创办者是一位音乐家和教师,他认为可以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让那些特殊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音乐就是一个特别见效的途径。

  澳大利亚的一位教授曾为孤独症开设了一门专门的课程,叫“天才技能课程”。采用孤独症教育中的策略,如视觉支持和社会化技能训练,同时还结合了现行的天才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育天才的方法,包括充实、加速和一对一的导师制。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育训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不仅让他们的这些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增强了孤独症儿童的交流技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儿童的社会行为缺陷。

  注重脑功能的机能重组

  举个例子:一位另类天才,没有上过学,没有学过计算,却能够在眼前飞快地驶过一辆长长的列车后,立刻告诉你它有多少节车厢。他用的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一个一个地数数,而是另一种认知过程。计算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机能,是类似于言语一样的功能。在我们发明了数学之前,我们的祖先也是需要计算的,数量对于生存是必需的,祖先采用的计算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用的方法。

  的观点在另类天才的这种“机能重组”的现实表现,是用另一种我们还不清楚的方式完成任务的。

  具有特殊的认知神经网络

  他们具有特殊的认知神经网络。这种特殊的神经网络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发挥着特别的功效,让他们得以熟练地应用一种与常人不同的、特殊的知觉方式和记忆线路来完成某些认知机能,比如音乐复忆和细节绘画。他们采用的是一种高度发达和敏感的知觉和非符号性的情景类记忆,这种知觉和记忆活动足以补偿他们在符号和逻辑思维方面的缺陷。

  我们知道,人类的符号运作机能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人类的情景性记忆和敏感的知觉能力却有着几百万年的演化历程,所以我们万万不可由于有了新的符号性操作能力就低估了我们祖先的生存能力,一旦这些能力有了发挥的机会,自然就会让我们大为惊奇。

  思考天才带来的教育启示

  天才综合征这种现象、及另类天才这个特殊的人群虽然比较少见,但却给了我们许多教育启示:我们对自己的大脑了解得太少,人脑究竟有多少潜力我们并不清楚。另类天才是一个窗口,它让我们窥探到大脑绚丽舞台的一个小角。

  我们现在的满堂主科是否科学的问题,从脑科学上来讲,这种做法是很有问题的。一方面不符合用脑的卫生,因为不间断地学习同类的内容,大脑容易疲劳,严重的还会出现“关门”的现象,就是不少学生所经历过的“脑中一片空白”的现象,这个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大脑的生理现象———超限抑制。当某一个区域不间断地连续工作,呈现出高度兴奋的状态后,在它的周围则会出现抑制的情况,这就是当我们太专注于某一个事物的时候,你会对其他的事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只是超限抑制的一个表现;另一个表现则恰恰发生在那个高度兴奋的皮质区,高度兴奋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后,会导致这个区域的工作出现抑制,兴奋过后是抑制,过度兴奋的结果就是突然地进入到了一种不工作的状态。所以我们不应不间断地连续地

  只让一个区域工作,而要时不时地换换脑子,这才是符合脑科学的用脑,而艺术教育正可以起到这种辅助大脑工作的效果。

 


获取短网址


分享到: 

文章详情,Joy Education 喜乐教育,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UC Berkeley)资质认证,美国教育学硕士(M.A in Education)主理,指导协助学生申请美国高中,大学及研究生院。 机构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中国办事处设在广东深圳。

文章详情-Joy Education 喜乐教育

文章详情,Joy Education 喜乐教育